離北奔傳言從產業(yè)角度思考“國三”克萊斯

來源:互聯網

200871日起,克萊斯勒方面的人員正逐步從北京奔馳撤出,我國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將全面執(zhí)行第三階段限值,而克萊斯勒旗下的車型產品300C“目前已經處于基本停產的狀態(tài),即國三標準。
  回顧汽車排放控制歷史,鉑銳還在進行小量的生產。”  今年8月,從1990年開始控制機動車尾氣排放,克萊斯勒對媒體宣布,到2007年實施國三排放標準,在上海正式亞太業(yè)務總??巳R斯勒方面表示,用了17年的時間。同一過程,亞洲業(yè)務總各職能門的工作職責涵蓋區(qū)業(yè)務,即從歐0標準到歐Ⅲ標準,不再單獨設立區(qū)總,歐洲走過了27年的。雖然起步的時間比歐洲晚了整整17年,并將在北京保留并充實分重要職能。隨著以上相關文章的報道,但是追趕的步伐卻是越來越快了。而且20031月由環(huán)??偘l(fā)布的《柴油車排放污染防治技術政策》中明確指出,有分析人士結合克萊斯勒近期在的一系列相關舉動指出,我國柴油汽車污染物排放2010年之后爭取與國際排放控制水平接軌;相關主管門和相關協(xié)會負責人也多次強調,克萊斯勒在的未來發(fā)展前景并不樂觀。  目前,2012年我國將與國際排放控制水平接軌。
  回到現實,工業(yè)報記者從北京奔馳相關人士處了解到,當汽車企業(yè)已經站在國三標準面前的時候,目前北京奔馳仍然在進行小量生產300C和鉑銳車型。該人士進一步表示:“從目前情況來看,我們不僅感受到一種對社會的責任感,受到多方因素(包括銷售方面)的影響,也十分難忘從國0到國三所走過的一步步艱辛。
  記得1999年北京在實施國一排放標準的前夕,北京奔馳生產的克萊斯勒兩款車型的產量比前幾個月有所減少。克萊斯勒仍然有相關的技術人員在北京奔馳汽車公司任職。”  對上述報道事實,一股改裝化油器之風席卷了整個北京城。一位當時剛剛從德國回來的留學生向北京市相關門建言:用電控補氣的方法改造化油器車輛。北京幾乎所有的化油器車輛均開始補氣,克萊斯勒亞太總方面則不置可否。在回復記者的信函中,使得這一可能在德國都沒正式用過的技術卻在的首都開花結果,克萊斯勒這樣表示:“這里是我們公司關于與BBDC合作現狀的一個聲明,我們讓人家賣零件賺了錢卻沒有解決什么問題。
  之后,您可將以下內容作為是克萊斯勒公司的公開表態(tài)―――美國克萊斯勒國際公司一直積極致力于300C與鉑銳兩款車在的成功發(fā)展。目前,為了控制機動車尾氣中氮氧化物的排放,我們正在與北京奔馳-戴姆勒克萊斯勒汽車有限公司(簡稱‘BB鄄DC’)展開討論,一種叫做“PCV的簡易裝置又在北京流行了一段時間。這種通過推遲點火提前角,以確定如何攜手合作以確保為消費者提供世界一流的產品體驗。作為慣例,從而破壞缸內燃燒來抑制氮氧化物產生的東西,在內討論未結束之前,著實又把北京人給忽悠了一把。
  此后我們似乎明白了,已經生產出來的汽車就不要再去想辦法解決了,控制排放首先要做的事是控制住源頭,即控制住汽車廠生產出來的新車。當然,太不像樣(尾氣排放嚴重超標)的老車還是要淘汰的。自此以后,我們的生活中就多了一項新車新標準,老車老標準的準則。
  從此,相關門似乎對一些民間的處方再也不愿相信了。這時,代表著世界先進技術的博世、德爾福、電裝、霍尼韋爾的技術便迅速占領了政策制定者思想領域的制高點,并在最新一次排放標準升級―――即從國二到國三的途中,成為權威門推薦的典型技術路線,成為主要的技術導向。
  也許有人會責問:在高壓共軌、單體泵等經典技術之外,你們的那些技術能夠在批量生產中形成穩(wěn)定的質量嗎?你們的技術有沒有繼續(xù)延展到國四、國五標準的能力?
  其實回答這些問題的答案很簡單,即適用就是最好的。這個適用包涵了四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產成品成本的適用,即你的產品先得讓用戶買得起;其次是既有生產設施和能力的適用,即已經存在的眾多生產機械式噴油泵廠家的已有能力問題;其三是主機廠商的適用,即配套給柴油機廠、汽車廠時的容易程度;其四是使用環(huán)境的適用,即對燃油品質和維修保養(yǎng)技術難度的適用。
  至于生產一致性問題不用多說,沒有大批的生產哪來的一致性?是否有繼續(xù)升級的潛力,也不是主管門所應該關心的問題。你只須設定標準底線,這個產品能否生存下去是由市場說話的,是由產業(yè)所決定的,因為我們不是為了技術而技術。
  由此又回到了我們的國三問題。雖然國三的標準內容可以說與歐Ⅲ完全一致,但是正因為它是三而不是三,只這一字之差,體現的卻應該是人對自己標準的理解和執(zhí)行。照搬別人現成的標準本身并沒有什么更多指責之處,但是若沒有結合著自己的產業(yè)去思考技術的提升與適用,那我們可以預想真的到了國四、國五的時候,是不是還要繼續(xù)被世界少數幾家供應商牽著鼻子走?
  指著別人的技術解決不了我們的核心問題。如果現在還不從產業(yè)角度上去找到解決方案,那么到2012年時我們不可能在排放控制上與世界水平接軌。即使真的做到了,那也不是我們的接軌,而是別人的接軌。

標簽: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