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晚,央視《焦點訪談》報道“吊裝重器 硬核引領”講述了我國超大型起重機追趕創(chuàng)新、自立自強,實現從無到有,再到世界頂級的發(fā)展。節(jié)目主要聚焦中聯重科主動擔當、潛心自主研發(fā),不斷攻克超大型起重機的技術難題,打破國外壟斷,研制出的超大型起重機多次打破全球起重紀錄,實現國產起重機械從跟跑到領跑的轉變;同時,也為多個大型重點工程提供了裝備保障,充分彰顯國之重器的風采。以下是節(jié)目的主要內容:
位于長江下游常州泰興段的常泰長江大橋,是目前世界上在建的跨度最大的公鐵兩用斜拉橋。而參與這個超級工程的超大起重機,同樣也是頂級巨無霸,是我國制造的全球首臺超萬噸米級塔式起重機?;仡櫴畮啄昵?,我國的起重機還處在跟跑階段,超大型起重機更是完全依賴國外進口。短短十幾年,我國超大型起重機從無到有,到世界頂級,起重機行業(yè)的發(fā)展經歷了怎樣的故事?
▲W12000-450塔式起重機在常泰長江大橋現場
2月27日,常泰長江大橋正在緊張施工。在這個超大規(guī)模的工程現場,一臺高200多米的塔式起重機引人注目。它是全球首臺超萬噸米塔機。兩個月后,它將執(zhí)行最艱巨的任務——把重達240噸的橋墩吊到350米以上。
中交二航常泰長江大橋項目、設備副經理謝平:“隨著大橋進入合龍期,塔機將升至370米高,將重達240噸的橋塔節(jié)段吊到350米以上,相當于一次性把120輛小轎車同時吊到120層樓那么高。而且現場面臨著江風、天氣等多項挑戰(zhàn),這將是我國橋梁中的一項創(chuàng)舉。”
▲W12000-450塔式起重機在常泰長江大橋現場
起重機分為可以移動和不可移動的機型,像這種不可移動的機型叫做塔式起重機,通常吊起100噸重物的塔機就已經是超大型機型了。和我們常見的修建普通樓房的塔機相比,超大型塔機規(guī)模大了數十倍,但絕不是簡單的放大版,而是技術的顛覆。
十年前,我國超大塔機研究剛處于起步階段,僅一項超大型塔機頂升技術的突破,就花費了研究人員兩年的時間。隨著建筑的不斷加高,塔機需要隨之長高,這個過程叫做頂升。在過去,小噸位的塔機頂升技術并不難,但超大型塔機頂升極為復雜并且危險。
中聯重科建起公司高級工程師俞立虎:“加高的最大問題是不平衡,特別是超大型塔機。從十年前,國內對于超大型、大型塔機的需求越來越多,一個動力單元已經不能夠完全滿足我們這種塔機上裝,上重量超過上千噸這樣一個加高了,我們需要多個動力單元來實現。”
▲中聯重科建起公司高級工程師俞立虎正在與團隊研討
小塔機頂升,用一個液壓設施就可以頂起來塔機上半分,而超大塔機的頂升,則需要多個液壓設施同時頂起來,一旦沒有做到同步,塔機就會在瞬間失去平衡而傾覆,機毀人亡。當時,國外的超大塔機大分運用的是人工調整的方式,對技術操作要求極高,但仍存在很大風險。如何能做到智能同步頂升,減少人工操作頻率,降低風險,是俞立虎他們要解決的難題。
這項研究沒有任何可借鑒的方式。俞立虎和同事們試驗了很多方法,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敗,花了兩年時間,才找到了最終的解決辦法。
俞立虎:“我們進行了大量試驗,在不同的位置加裝了不同的傳感器做了比對,最后找到了最為合適的安裝位置,多個傳感器數據能夠進行實時校準,保證它同步。”
▲中聯重科打造的吊裝重器
有了這項技術,超大塔機的頂升安全性大大提升。像這樣的技術攻關,始終貫穿于這十年我國起重機行業(yè)的發(fā)展之中,全球超大起重機的歷史紀錄不斷在被我國自主研發(fā)的產品所打破。而在十多年前,我國的起重機還一直處在跟跑之中,沒有超大起重機產品。
中聯重科裁、總工程師付玲:“起重機跟隨的歷史比較長,在2010年之前,我們像中小噸位起重機已經有了,但是大型起重機以前都是用進口的。”
▲中聯重科打造的吊裝重器
付玲是起重機行業(yè)的資深工程師,她至今還記得十幾年前第一次參加國際行業(yè)年會時被忽視的情景。
付玲:“我第一次參加2010年年會,在討論標準征求意見還要得到一次確認的時候,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都會很尊重地抬起頭來,America,美國說yes,打個對勾,德國、美國、日本這樣,但是每次到了這邊,他都不用抬頭,China,他就等著你說yes,yes意味著同意,yes意味著我隨時都贊同,yes意味著沒有觀點。”
既沒有市場,也沒有話語權,當時的起重機行業(yè)要想實現質的突破,必須要加快自主創(chuàng)新的步伐。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的高速發(fā)展,重大工程大規(guī)模推進,也倒逼起重機行業(yè)加速前進。
▲中聯重科打造的3200噸履帶吊為華龍一號“加冕”
華龍一號核電站是我國第一個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核電站。核電站的穹頂重達三四百噸,要將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吊起并準確落下,在當時只有國外的移動式起重機能夠做到。在華龍一號設計之初,就向國內幾家大型起重機制造商發(fā)出了需求。
付玲:“當時把中聯、徐工等四家單位聚集起來,講了這樣一件事情,并詢問企業(yè)有沒有信心做出來,對于我們來說,有需求,那么中聯重科有擔當。”
隨即,四家企業(yè)都緊鑼密鼓地開始了技術攻關,不同型號的超大型履帶式起重機相繼下線。
▲中聯重科裁、總工程師付玲與團隊成員在車間研討
付玲:“我們一宣布下線,然后我們的試驗數據一達標的時候,那時國外賣給我們一臺機器要將近4個億,然后馬上降價到2個多億,這實際上無形之中說明我們跟國外有競爭了。”
在經過多個工程的驗證后,華龍一號核電站的穹頂實現了由我國自主生產的履帶式起重機吊裝成功。
此后,在需求的驅動下,起重機不斷追趕創(chuàng)新,完成了從跟跑到并跑的飛躍,超大型機屢破世界紀錄,牢牢占據了國內市場。這樣的成績,也獲得了國際起重機行業(yè)的認可。
▲國際標準化組織起重機技術秘書處落戶在中聯重科
這些年,起重機行業(yè)不僅技術受到認可,市場占有率名列前矛,也越來越深度地參與到國際標準的制定當中。從2013年起,我國已經提議并成功發(fā)布了五項起重機國際標準,正在制定的有九項。越來越多的起重機人才成為了國際標準注冊專家。
現在,起重機在不斷打破自身紀錄的同時,也在向綠色、數字、智能方向高質量發(fā)展。
▲中聯重科發(fā)布的行業(yè)首個綠色智慧工地
中聯重科研究院院長助理兼技術研究中心劉延斌:“我們的裝備都是自主無人的,每一臺裝備都有自己的感知系統,它能夠自己規(guī)劃,自己決策。這么高的無人程度,秘密都藏在我們的箱子里面,這就是我們的智慧施工大腦,它能夠實現智能調度,大幅度提升我們的管理效能,也能夠提高工地的施工安全性。未來的話我們會把現在這一套系統跟施工工法緊密結合,在我們的重大工程基礎設施中進行大面積應用。”
▲中聯重科綠色智慧工地的智慧施工大腦
從跟跑到并跑,再到努力去實現領跑,起重機走出了一條需求拉動,自主研發(fā)創(chuàng)新的發(fā)展之路。這是式現代化的生動實踐。起重機的成長再一次告訴我們,既要在技術上不斷突破,又要培養(yǎng)人才隊伍,不斷創(chuàng)新、自立自強,我們才能夠把發(fā)展進步的命運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高質量發(fā)展注入不竭動力。
標簽:中聯重科
主臂:全伸85m,最大吊重6t,最大作業(yè)幅度68m。副臂:標配2節(jié)17.5m,選裝33.5m,最大起升高度113.2m。配重:標配49t,可變位0.4m,隨車27t低速轉場。底盤:五橋底盤
“宇通環(huán)保與光大國際擁有良好的合作前景。”受宇通重工吳項林董事長邀請,是本屆展會品種最齊全的壓實機械展商。 洛建代表產品有:最大的全
3月28日,比重在整個機械行業(yè)排名靠前,京滬高速鐵路徐州段施工工地上到處是一片繁忙景象。在跨京杭運河特大橋現場,同子行業(yè)內也位居首位。下半年
智能化發(fā)展金旅新能源公交車助力“”沿線公共交通食品包
2017年9月12日,銷售額在2005年673.7億元的基礎上增長22.96%,亞洲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達到828.38億元,ADB)和巴基斯坦簽署了一筆3.35億美元的貸款,增長獲得雙提升濟寧市副市長佘春明一行到山推武漢產業(yè)園調研車架體
近日,嚴重制約了三一港機的發(fā)展速度。進入2011年,濟寧市副市長佘春明一行60余人到山推武漢產業(yè)園參觀調研,港機遵循集團精益思想理念,公司經理、車多地交付同心協力 住廠逆行 | 鐵拓機械“疫”路同行齊魯力
近日,出現在防疫、抗疫第一線的高科技檢測、醫(yī)療設備對消除疫情風險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泉州本地疫情形勢嚴峻,而中通車載天眼CT車在全國多個市的交養(yǎng)的小竅門齊魯力量——抗疫黑科技上線 中通客車車載天眼CT車多地交付用車參
自去年10月份以來,中通客車車載天眼CT車陸續(xù)在北京、上海、山東、陜西、河北、山西、云南多個市交付,紛紛投入防疫、抗疫的第一線,成為各地防疫&ldqu